查看原文
其他

陈翠荣 杜美玲 胡玉辉: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理念、路径及保障——基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

陈翠荣 等 高教研究前沿
2024-09-28

▲陈翠荣

作者简介:陈翠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杜美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胡玉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及思政教育,本文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科技,2023,(12),44-51 

DOI:10.16209/j.cnki.cust.2023.12.022

摘    要:近年来,英国顶尖大学基于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教育理念、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观,以及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的人才培养观开展了本科教育改革。其主要路径为:重视学生学习获得感、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多方合作开展跨学科教育,实施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帮扶计划,挖掘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领导力。并采取了系列保障措施,其实践经验表明:促进学生学习是本科教育改革的“指南针”,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成为一种发展常态,跨学科、综合和多元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本科教育

基金: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资助课题“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2022IT034)。

我国自2015年提出开展“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学者们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从一流本科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的主要举措,强调要加强对西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卓越本科教育建设经验的借鉴,主张在实践中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一流本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等关键问题。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已经开启,既有研究为新阶段的一流本科建设廓清了逻辑理路,提供了发展思路,但缺乏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分析,与此同时,新时期我国要早日建成高质量的“双一流”建设体系,就必须及时掌握当前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尤其是深入探讨其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路径及系列保障措施,并从中进行借鉴与反思。

英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拥有享誉全球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注重对其高等教育的自我检视与改革创新,以保持其高等教育领跑者地位。2013年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UKCES)指出,本科教育存在毕业生素质与雇主需求不匹配、质量下滑、综合素养不足等问题。2016年英国政府调查发现,优势学生群体进入顶尖大学学习的可能性比弱势学生群体高出6倍多[1]。对此,2016年英国引入“教学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TEF),2017年出台《高等教育与科研法案》(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ct2017),谋求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为代表的顶尖大学,对其本科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变革,其开展的改革创新活动推动了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的新发展。

为推进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采取文献文本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力图揭示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深入分析基于该理念下的具体改革举措与成效,并探究其相应的保障机制,以提炼其对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一、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分析

(一)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英国财政赤字持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由政府拨款为主转变为学生学费收入为主。2012年英国高校学费激增至9000英镑,51%的民众认为高额的学费与教育质量并不匹配[2]。面对公众的质疑,英国政府发布了教育白皮书《将学生置于体系中心位置》(Student at the Heart of the System),强调全英高校应协同英国高等教育理事会(HEFCE)和全国学生联盟(NUS),采取扩大学生参与、改善学生服务和福利、提升教学质量、鼓励雇主参与教育等措施,力求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

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满意度成为了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帝国理工学院在《战略规划2015—2020》中强调,要丰富包括学习在内的学生体验活动,为此,学校任命了专管学生体验的副校长,负责促进和支持高质量的教育,提供卓越的学生体验,并就学生体验相关事项向校长、教务长和教务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伦敦大学学院在《战略愿景2034》中指出,要通过促进研究和教育一体化,开展独特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建立全球的教育协作和伙伴关系网络等形式提升学生体验;牛津大学在其《战略规划2018—2023》中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剑桥大学强调要充分利用学院制的特色优势,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学生、导师、学术支持者和管理者的关系网,帮助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提供系列学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2019年英国全国学生调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NSS)显示,这四所英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满意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伦敦大学学院为例,其学生满意度总体上升至82%,副教务长安东尼·斯密斯(Anthony Smith)认为这一结果得益于伦敦大学学院对教育和学生体验工作的改进,未来将继续优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3]

(二)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表现,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4]。真正的教育应根据不同智力特点因材施教,不放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Stephen J Toope)指出:“知识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是平等和开放,大学这样知识密集型的机构更要发展多样性和包容性,致力于所有学生的共同充分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那些过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弱势学生群体。”[5]英国顶尖大学在战略规划、学生资助和学术支持上,注重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帮扶,补齐短板,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伦敦大学学院在《2016—2021教育战略》中强调,学生无论其背景、经历或学习阶段如何,都应获得恰当的支持,促进其相互交流与融合,共同学习和进步。帝国理工学院在《2019—2020招生和参与计划》中,要求建立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社区、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多样化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

为确保该教育观的践行,英国顶尖大学从资金和学术支持方面给予大力保障。剑桥大学分别为残疾学生、少数族裔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资助或贷款机会,其招生办主任萨姆·露西(Sam Lucy)指出:“剑桥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方法来识别有潜力的学生,为所有在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会致力于消除不同学生群体在继续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差距。”[6帝国理工学院发起了专门针对黑人学生的帮扶方案,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数字课程和系列学术服务,教务长沃尔姆斯利(Lan Walmsley)教授说:“我们希望通过系列举措吸引来自各种背景的最优秀的申请者,并确保他们各显所长,获得各自的发展。”[7]牛津大学将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理想,承诺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支持系统,特别是全力支持来自弱势背景但有潜力的学生。

(三)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的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观涉及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系列难题,亟需知识广博、综合素质强,且能够引领世界进步的国际化、领军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英国顶尖大学的共识。

从知识层面来说,复合性人才的专业知识基础深厚而且具备宽广的多学科知识;从能力层面来说,复合性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跨学科教育是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有效方式。牛津大学在《战略规划2018—2023》中,将跨学科教育作为其优先发展战略之一,强调利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知识深度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英国顶尖大学在复合性人才培养观的指导下,纷纷开设跨学科课程、设立跨学科学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合作,为解决社会复杂问题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能力、国际合作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也是英国顶尖大学的重要育才思想。帝国理工学院校长爱丽丝·加斯特(Alice Gast)2019年校园年度演讲的主题就是国际化,她提出帝国理工是真正倡导国际化的学校,拥有国际化的生源,在国际化教学理念之下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到世界各地去工作,形成了国际人才流动的双向性[8]。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团体协作,对具备领导力、决断力和组织能力的领军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伦敦大学学院在2012年推出文理学位项目(Bachelor of Arts and Sciences Programs),旨在通过小而精的教学来培养领军人才——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人才。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Maurice Bowra)指出,培养领军型人才是牛津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此理念指导之下,牛津大学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培养了5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8位英国首相,超过30位的国际领导人分布于60多个国家[9]

二、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

基于提升学习体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充分发展以及培养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人才的理念,英国顶尖大学着手对本科教育进行多方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重视学生学习获得感,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

学习获得感是指学生在进行某项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任务或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观感知,良好的学习获得感既是学习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助推剂。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自我建构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近年来被英国顶尖大学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设置体验式的课程模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其学习获得感。以伦敦大学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为例,2010年后伦敦大学学院对其工程教育课程模块进行重新设计,改革的核心就是融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将自己的课程体系划分为五大模块:核心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体验课程模块、建模和分析模块,所有的模块都强调体验式教学,如在核心课程中强调教师要基于情景开展讲座和课堂讲学,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实践课程领域与工业企业合作,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获取实践技能。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报告《工程教育艺术的全球现状》(The Global State of the Ar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肯定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工程体验的整合,将其评为“十大当代工程教育领袖之一”和“工程教育的新兴领导者”[10]

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探究性学习、实地考察、参与实践项目研究、虚拟教学等多种体验式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其学习获得感。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课程,其探究性学习将持续23周,鼓励学生深入探索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最后学生以口头结合书面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肯定。其毕业生吉玛(Jemma)认为:“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它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职业生涯奠定了绝对必要的基础。”[11]帝国理工学院在2021年的课程目录中,大部分课程都列出了分组教学环节,鼓励师生在具体情景之下以问题为中心,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增强学习获得感,发展创新思维。

(二)多方合作开展跨学科教育

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Michael Gibbons)的知识再生产理论表明,当代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框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英国顶尖大学敏锐地感知到知识生产模式变化所凸显的跨学科特性,积极采取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性、国际性、领军型人才。帝国理工学院高度肯定了跨学科教育合作的必要性,校长爱丽丝·加斯特在发布《战略规划2015—2020》时强调:“全世界都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全球变化和挑战需要有效的合作,大学则必须推动这种跨学科、跨界合作,这是我们解决世界挑战的唯一途径。”[12]

没有哪一门学科或哪一所学校能够独自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唯有广泛开展校内外合作才能共赢。从高校内部来说,不同学术部门之间合作能够有效地整合学科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跨学科教育。以伦敦大学学院的互联课程为例,这是伦敦大学学院于2016年提出的未来二十年教育框架,其核心含义是确保所有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各个层次的课程学习和研究中,在校内建立强有力的跨学科教育联系。作为一种创新的跨学科教育模式,互联课程把校内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年限的学生和不同学科归属的教职工相互连结起来,建立了跨学科教育关系网,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跨学科教育。从高校外部来说,跨学科本身就是涉及众多领域,不同领域的机构在一起开展跨学科教育合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寻求多样化的解决问题之道。2013年,剑桥大学牵头成立了开放式植物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Open Plant Synthetic Biology Research Centre),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跨学科教育交流、外联和国际发展,培养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跨学科人才。2020年2月,剑桥研究委员会表彰了该研究中心在过去几年的出色表现,对其打破学科界限和跨学科合作学生培养的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多方开展的跨学科教育合作带给高校的收益是巨大的,学生在享受高质量跨学科资源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跨学科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其跨学科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玛吉·达尔曼(Maggie Dallman)认为:“帝国理工的跨学科教育合作项目促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学科文化,感受跨国的教学氛围,他们有机会更好地协作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医疗保健等。”[13]

(三)实施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帮扶计划

英国自1992年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快速提升,弱势背景学生增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英国政府调查指出,截至2013年,弱势背景的学生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庞大,且该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低于普通学生2.4倍,即使在他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后,学业成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4]。一贯标榜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英国顶尖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帮助弱势学生群体有效参与高等教育。

其一,在招生环节强调不降低学术标准的前提下,扩大弱势学生群体的入学比重。剑桥大学《招生与参与计划2020—2025》要求,一要最大限度吸引来自各种背景的潜在学生群体,要特别为弱势群体提供招生信息指导、课程介绍和模拟讲座等;二要提供公开透明的招生程序,公平衡量弱势学生群体的学术潜力与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该计划实施效果显著,黑人、亚洲人、少数族裔等弱势学生群体在剑桥大学的入学比重逐年提升,从2011年的15.9%上升至2018年的23.7%[15]

其二,在培养环节针对不同族裔、性别、残疾或经济贫困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帮扶。2020年,牛津大学启动了两个新项目,即牛津基金(Foundation Oxford)和牛津机会(Opportunity Oxford),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提供“预科班”,帮助他们达到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伦敦大学学院给残疾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支持,围绕课堂、讲座、作业和考试、住宿和校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帝国理工学院为黑人、亚裔等少数族裔的学生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英国顶尖大学注重针对弱势学生群体具体类型,制定相应措施以解决各种潜在的学习障碍。

其三,保障弱势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英国顶尖大学普遍对教职工开展避免无意识偏见培训,避免弱势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来自教育者的歧视和偏见,如剑桥大学专设了无意识偏见在线培训模块。2017年,伦敦大学学院开展了缩小差距计划(Close the Gap),旨在通过包容性课程资源来减小不同背景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取包容性的教学、学习和评估,拥有同等获取课程资源的权利。

(四)挖掘国际教育资源

英国顶尖大学秉承着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的人才培养观念,大力推广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挖掘国际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己所用。

第一,支持学生开展国际交流。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其专设的国际关系办公室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经验,与亚洲、欧洲和北美都有学生交流项目,如参与2013年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启动的英国未来计划(Generation UK),通过支持学生到中国交流或实习,促进学生向中国这类大型新兴经济体流动,培养其全球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截至2019年,约有12万英国学生通过该计划获得了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比之前人数增加了100%,帮助培养了大批企业年轻人才和未来领导者[16]

第二,网罗国际教师资源。英国顶尖大学注重全球选聘优秀教师,利用卓越的师资团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他们作为全球公民的领导力。《泰晤士报》针对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多项指标衡量,评出了2019—2020年度最具国际性的大学,四所案例学校排名均位居前列,在国际教师占比方面均名列前茅,其中帝国理工学院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英国最国际化的大学。

第三,利用国际平台资源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的一流大学都有自身的教育特色与优势,彼此之间加强交流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全球领军型人才。以牛津大学为例,其参与了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等多个国际组织[17],联盟高校就全球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组织国际会议、全球暑期学校、座谈会等,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与学习资源,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学生全球公民的责任心、领导力和研究思维。

三、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英国顶尖大学从管理、学术及资助三方面建设相应制度,形成了由教学者、辅导者、管理者多方参与的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该体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充分考量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在管理制度上,四所学校均设有学生学习中心(Student Learning Centre),设立的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管理制度层面创设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组织结构和环境氛围,同时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管理支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中心(Student Hub)为例,其制定了11项运行准则,包括提供最新、准确、清晰和公正的学习支持信息与建议,以学生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提供专业指导,热情、礼貌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等。学校特别针对有特殊学习支持需求的学生,专设了学生支持区,为宗教信仰学生设立了多信仰中心(Multi-Faith Centre),为国际学生设立国际学生之家(International Students House),为其提供免费语言课程、研讨会和咨询,为存在特定学习困难(视觉、听觉、感知方面低效)的残疾学生,安排专业人员提供学习技能和指导支持。

在学术制度上,四所顶尖大学均建立了“导师制”,针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导师(导师组)指导服务(详见表1)。

在资助制度上,四所大学均建立了健全的资助体系。以剑桥大学为例,其资助体系充分展现了个性化的经济支持。按照学生群体划分,有针对黑人学生、亚洲学生、非洲学生、残疾学生等不同群体的专项奖助学金;按照资助学习用途划分,有针对出国留学、交换、参与实践项目、开展田野调查等特定学习事项的资助金,除无偿资助之外,还有部分资助是为学生提供有偿的岗位,学生靠自身劳动力换取资金资助。调查表明,获得资助的本科生毕业率和一等荣誉学位分别提升了4.4%和1%[18]。可见,科学的资助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表1 英国四所顶尖大学导师制的具体规定 

资料来源:由四所案例学校的官网资料整理而成

(二)持续监管:加强对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价

英国从2014年9月开始执行学习收获计划,对所有本科生持续追踪至2018年12月,采取标准化测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衡量方式,考量学生在知识、技能、工作准备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状况,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70多所英国高校参与了该项目,并在2019年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对大学如何改善教学、激励学生参与、提升职业技能等与学习效果相关的各个方面给出了详尽的建议,为本科教育改革指明前进的道路[19]。英国顶尖大学则会定期组织各项调研来深入了解本科生的学习成效,分析下一阶段需要改进之处,发挥持续监管作用。2015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每年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每学期末在全校开展学生体验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英国顶尖大学据此了解学生整体上对在校生活和学习的看法,对学校和学校提供的系列服务的问题与建议,找出学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育效果。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其每年针对学生体验调查出台相应的反馈报告,该报告分为健康与福祉、财政与住宿、学术支持、社交生活与社区建设4个版块,从这4方面出发总结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如针对学术支持模块存在导师与学生沟通频率较少的问题,对所有导师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导师角色应该提供的支持服务;就调查内容与学生沟通,获得了学生期望获取的学习辅助的详细信息[20]。英国世界一流大学对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价,促使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改进其教育管理方式,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三)行业监督:鼓励雇主参与教育评价

雇主作为社会行业代表,参与教育评价可以有效识别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能力,从行业监督的角度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一方面雇主作为人才需求方,参与教育评价能引发高校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之外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要素和工作能力的评价更为客观,可以更好地监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公信力。2015年,英国政府提出了雇主如何参与教育评价的问题,认为雇主代表虽不具备评判教育质量的专业知识,但其对于“软技能”的敏锐性更高,因此雇主参与教育评价是十分必要的[21]。2016年,英国政府明确了雇主参与教育评价的有效方式,即雇主代表参与到教育评审小组中去,基于核心指标评定教学质量,主要依据全国学生调查数据、学生保留率、就业与深造的比例等相关证据对高校教育质量给予评定。

英国顶尖大学深知行业监督对本科教育改革成功的深刻意义,纷纷鼓励雇主参与到教育评价中来,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邀请雇主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面对面提供反馈意见,重点评估考察学生的技能要素。剑桥大学评估中心则开发了一款线上评估的工具——Question Mark,雇主通过这个工具可以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测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雇主通过测试结果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能力状况,帮助他们选择最有潜力的学生。QS世界大学排行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雇主评价占据了10%的比重,其数据分析师保罗·瑟曼(Paul Thurman)认为,想要全面评价一所大学并形成比较,了解学者和雇主对该大学的看法至关重要[22]。据QS的2020—2021大学排名显示,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雇主评价都是100分,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也分别是99.8和98.3的高分;毕业生就业率、与雇主关系、雇主声誉三项指标均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3]

(四)师资质量: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正如英国学者高丹·科克(Gordan Kirk)所言:“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所有试图改进教学质量的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教师的能力提升。”[24]为系统推进师资质量的提升,牛津大学在2019年将原教师发展中心改组为教学中心(Cent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CTL)、人员与组织发展中心(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POD)两个部门,前者针对任教老师提供在线课程培训发展教学技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和指导教学研讨会、教学计划等,后者则主要为教职工提供关于教学领导力、管理能力、教学效能相关辅导和指导,帮助教职工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通过促进整体教学组织的发展来促进全校教学能力的提升。副校长马丁·威廉(Martin William)认为,教师发展中心的改组能够有效支持教职工在各个层面的教学能力发展,并坚信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会有效加强牛津的卓越教育[25]。英国顶尖大学特别注重鼓励教师参与跨国交流与培训,四所大学都参与了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通过资助教师到国外大学开展教学或培训,发展他们的专业实践和教学能力。帝国理工学院一名参与伊拉斯谟+计划的教师认为:“在柏林大学的培训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我带着对教学资源和工作方式的深刻见解回到了帝国理工学院,其中包括推广包容性技术、学术技能研讨会、在线教学资源等方面。”[26]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为实现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石。

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英国顶尖大学深谙此道,纷纷设立各类教学奖项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帝国理工学院设立了卓越创新教学基金(The Excellence Fund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novation),每年投入100万英镑表彰教学表现突出的个人。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师教育奖(UCL Faculty Education Awards),表彰为丰富学生经历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包括个人奖和团队奖。牛津大学设立校长教育奖(Vice-Chancellor's Education Awards),奖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推动牛津教育质量提高和丰富学生教育体验的教师。剑桥大学在这方面则做得更加完备和具体,剑桥大学理事会针对不同类型和职称的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框架,依据评估结果为其提供不同形式的奖励或职业培训,从而为本科教育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四、对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启示

分析近年来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动向,可以发现,其在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教育理念、主张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观以及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的人才培养观等理念的指导下,在本科教育中着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多方合作开展跨学科教育、实施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帮扶计划、积极挖掘国际教育资源等,并且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对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开展行业监督与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等,为其相关改革理念的贯彻与路径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有效地推动了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我国一流本科建设的理念、路径及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借鉴意义之外,新时期我国要创建高质量的一流本科教育,更需要准确把握其建设的根本要义,明确其建设的主体及发展走势。为此,十分有必要将英国顶尖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路径及保障机制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站在更加宏观、整体的角度,透过具体现象看事物本质,总结其值得我们从更深层次上学习的内容。

(一)促进学生学习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指南针”

世界一流大学肩负着培养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担负着践行教育公平的社会责任,引领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纵观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举措,可以发现,促进学生学习是其近年教育改革的一根主线,体现在其改革的理念、路径、保障等方方面面。剑桥大学认为大学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大学,是因为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将促进学生学习置于和推动科学研究同样重要的地位。帝国理工学院将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视为检验其本科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英国顶尖大学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体验式教学、开展跨学科教育、实施学习帮扶计划、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等,竭力为学生打造了全面的学习支持网络,积极推动学习模式的转变。这场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的教育改革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促进学生学习是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改革的“指南针”,为其维持国际教育质量和声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19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该实施意见在本质上契合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改革要义。而该改革要义落到实处还需要检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注重本科生的学习过程体验、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加大复合性、国际化、领军型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充分挖掘国内外教育资源,跨国跨校跨界开展跨学科教育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帮扶等。

(二)本科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成为一种发展常态

著名学者弗里曼(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27]。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系统愈发开放,本科教育改革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在高校内部,学校和教师是其固有的利益相关者,而随着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成为英国顶尖大学的追求。在高校外部,本科教育改革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布局和顶层设计,英国政府发布的各种教育发展白皮书、绿皮书,为本科教育改革树立了“风向标”。而来自社会企业的雇主,与联邦政府下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学生办公室、教育质量保障署、商业与创新技能部等机构通过各类教育合作、项目合作和监管机制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之中,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育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因此,我国的一流本科建设与英国顶尖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一样,是事关高校、学生(家长)、政府、企业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学习支持、监督管理等都需要多方参与,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一流本科创建之中理应成为一种发展常态。为此,要站在全局全过程系统建设的角度,打破高校“唱主角”甚至“演独角戏”的惯性思维,加强多方合作的支持性制度建设,欢迎企业、社会开展相关监督与评估,注重提升学生(家长)学习体验的满意度,鼓励多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创高质量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三)跨学科、综合和多元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帝国理工学院指出,只有跨学科人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取胜,学校要致力于打破各个院系、学科之间的界限,全面综合地推进跨学科教育。伦敦大学学院综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为全校各个学科、院系的跨学科教育提供咨询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此同时,英国顶尖大学积极吸纳具有不同地区、族裔、学科背景的学生和教师,加强了与政府、企业、雇主及国际机构的多方合作,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了具有综合性与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跨文化思维、与不同背景的师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综合性素养。英国顶尖大学的实践表明,跨学科、综合和多元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而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对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性拔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跨学科、综合和多元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取向。2022年2月,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可以说,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种种举措,为我国将跨学科、综合性和多元化融入到一流本科教育创建中提供了有力借鉴。

五、结语

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要创建高质量的一流本科教育,就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新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的理念基础、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因此,深入分析近年来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所秉持的理念,以及该理念指导下的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可以为我国新时期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供有效可行的实践借鉴。而在此基础上探讨英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以系统论的思想分析其多方利益主体及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则可以有效突破就事论事的桎梏,从更深层次、更具整体性的视角对我国完善并落实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中国方案提供高屋建瓴的新思路、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Industrial Strategy.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ill:factsheet[EB/OL].(2020-09-28)[2016-05-19]. https://assets. publishing. service. gov. 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43500/bis-16-285-higher-education-research-bill-summary. pdf.

[2] British Social Attitudes. Higher Education Investing in the Future?Attitudes to University[EB/OL].(2022-08-28)[2015-03-25]. https://www. bsa. natcen. ac. uk/media/38917/bsa32_highereducation. pdf.

[3]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Survey News and Results[EB/OL].(2020-10-01)[2019-04]. https://www. ucl. ac. uk/you-shapeucl/survey-news-and-results/national-student-survey-nss.

[4] 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20.

[5]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Knowledge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for All[EB/OL].(2021-02-02)[2018-03-24]. https://www.v-c. admin. cam. ac. uk/professor-stephen-j-toope-0/selectedspeeches-professor-stephen-j-toope/knowledge-capital-and.

[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dmits Record Levels of Underrepresent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EB/OL].(2020-08-30)[2019-09-09]. https://www. cam.ac. uk/news/university-of-cambridge-admits-record-levels-ofunderrepresented-and-disadvantaged-students.

[7] College and Campus. Imperial to Widen Access and Increase Diversity as Ambitious Plans Launched[EB/OL].(2020-05-26)[2019-09-06]. https://www. imperial. ac. uk/news/192748/imperial-widen-access-increase-diversity-ambitious/.

[8] Writing and Speeches. President's Address 2019:we are international[EB/OL].(2020-05-28)[2019-03-13]. https://www. imperial. ac. uk/about/leadership-and-strategy/president/writing-and-speeches/presentations-and-speeches/presidentsaddress-2019-we-are-international/.

[9] Oxford People. Famous oxonians[EB/OL].[2019-04-09](2022-03-18). http://www. ox. ac. uk/about/oxford-people/famous-oxonians.

[10] DR RUTH GRAHAM. The global state of the ar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R]. Cambridge:MIT,2018.

[11] University of Oxford. Biochemistry(Molecular and Cellular)[EB/OL].(2020-04-06)[2020-02-17]. http://www. ox. 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courses-listing/biochemistrymole-cular-and cellular.

[12]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Student experience[EB/OL].(2020-04-09)[2015-01-23]. https://www. imperial. ac. uk/media/imperial-college/about/leadership-and-strategy/public/Strategy 2015-2020. pdf.

[13]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mperial and MIT launch'Monumental' student exchange in boston[EB/OL].(2020-04-09)[2018-09-25]. https://www. imperial. ac. uk/news/188306/imperial-mit-launch-monumental-student-exchange/.

[14]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Skills. Success as a knowledge economy:teaching excellence, social mobility and student choice[EB/OL].(2020-04-12)[2016-05-16]. https://www. gov. uk/government/publications/higher-education-successas-a-knowledge-economy-white-paper.

[15]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idening participation-our commitment to outreach[EB/OL].(2020-09-02)[2020-02].https://www. undergraduate. study. cam. ac. uk/sites/www.undergraduate. study. cam. ac. uk/files/publications/outreach_guide. pdf.

[16] British Council. About generation UK[EB/OL].(2020-09-10)[2020-03-11]. https://www. britishcouncil. cn/en/programmes/education/generation-uk.

[17] University of Oxford. International Alliances[EB/OL].(2020-04-01). https://www. ox. ac. uk/about/internationaloxford/oxfords-international-profile/international-alliances?wssl=1.

[18] Adriana Di Liberto.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university completion and performance[EB/OL].(2021-10-10). http://webmeets. com/files/papers/res/2014/541/Murphy Wyness_RES2014. pdf.

[19] OFS by King’s College London. Final evaluation of the office for students learning gain pilot projects[EB/OL].(2020-04-15)[2019-07-12]. https://www. officeforstudents. org. uk/media/20ffe802-9482-4f55-b5a0-6c18ee4e01b1/learninggain-project-final-evaluation. pdf.

[20] Imperial College Union. 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response[EB/OL].(2020-07-12)[2014-03]. https://www. imperialcollegeunion. org/sites/default/files/SES%20Response%202014%20lowres. pdf.

[21]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Skills. Fulfilling our potential:teaching excellence, social mobility and student choice-consultation[EB/OL].(2020-04-25)[2016-01-15].https://www. imperial. ac. uk/media/imperial-college/administration-and-support-services/planning/public/governmentpolicy/BIS-Consultation-on-Higher-Education-Teaching-Excellence,-Social-Mobility-and-Student-Choice. pdf.

[22] Paul Thurman. Subjective intangibles the case for QS reputational surveys[R]. London:Quacquarelli Symonds Press, 2012:16.

[23]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Wor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EB/OL].(2022-05-10)[2020-06-10]. https://www. topuniversities. 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

[24] Gordon Kirk.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 Glasgow:Scottish Academic Press, 1988:1.

[25] Cent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units to focus 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our people[EB/OL].(2022-09-01)[2019-09-24]. https://www. ctl. ox. ac. uk/article/new-units-to-focus-on-teaching-learning-and-developingour-people.

[26] Erasmus+Staff mobility within Erasmus+key action 1[EB/OL].(2020-07-23)[2020-02-14]. https://www. imperial.ac. uk/placements/erasmus/staff-mobility-within-erasmus-keyaction-1/

[27] 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8.

了解作者更多情况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陈翠荣 鲁智丹 冯亚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成及特点分析

陈翠荣 李冰倩: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及未来走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教研究前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